close
前陣子聽到一個podcast 主題,講到有關餘裕:
不僅是有多少錢,而是決策的底層思維。評估自身的資源,來決定做什麼樣的決策
聽了很有共鳴
 
所謂餘裕,辭典解釋是:充裕而有餘
我自己的解讀則是保留事物的緩衝
特別是在工作上,我習慣保留能力與交期的餘裕
在生活上也是,做好時間管理與風險控管
比如:若取巧用某個方式做事,雖然較便捷,但可能造成需要花更多時間處理的結果,那我就會避免用取巧的方式做事
比如:不輕易答應可能難以做到的事情,一但答應那便是達成率極高
比如:知道事情慢慢做也做得完,但我會先把需要完成的例行事項先趕快做完,這樣臨時有事情冒出來時,能夠從容的應對,而不會被迫同時要兼顧多件事
因此在預估專案時,不建議把加班工時估進來,這樣遇到有狀況時,才有加班完成的餘裕;
也習慣提早做準備,在交付前才能從容不迫
在投資理財上,找到自己舒適的方式,穩健的成長
 
聽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不一定容易
想像一下,大家都知道預防出門遲到的方式就是早點起床準備,但也有不少人做不到
 
那集Podcast 中也提到將餘裕思維融入決策中,避開風險,不因小利而失去大局,讓自己置身於可能的風險當中
意即:不要做「好處極小但風險大的決策」
也不要「讓自己沒有選擇」
 
但他也強調:風險控管,不代表生性保守不敢冒險唷
而是餘裕的思維:在做選擇時看這個選擇是會增加餘裕還是減少?
 
總括來說,其實還是全局觀的概念,每個人的資源不同、目標不同,因此餘裕也不同,當然在決策上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希望我們都能運用思維,過著越來越好的人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餘裕 資源 風險控管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