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作十餘年來,如果要舉出一條我現在思維上跟我新鮮人時期最大的想法與做法轉變,
其中一條一定會有這個:「我跟主管是合作夥伴的關係」

最近聽到的幾個講述職場或管理議題的頻道,也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就是:學生轉變為工作者時,有時會把主管當作打分數的老師,把工作當成交作業,進而影響了工作上的行為,(例如:事事期待主管給答案、工作要做到完美才敢交給主管而非過程中不斷回報或是遇到瓶頸時適時求助...等)

或是,有些人會把主管當作對立或搶功者,沒有去想到:「主管好、整個團隊才會好」這件事。

(如果,真的遇到很不好的主管,則另當別論,可以的話請果斷離開;若其實遇到的是有sense的主管,那麼跟主管好好共事真的是很需要培養的一個技能,畢竟工作占據的時間不短,能跟主管有好的工作配合模式真的會大大影響效能跟工作心情)

所以想分享幾個我現在對於主管或工作上的思維:

1.我跟主管是合作夥伴關係:也因此主管在交辦比較非例行的工作時,我習慣會確認一下原因、目的、幾個關鍵細節以及交件時程,因為這會影響我的產出方向與時間掌控;有時主管不會說明的那麼清楚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想到需要說、或是他對這些事項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透過這樣的來回溝通,也有助於釐清事情點,確保這項工作能如期做到他預期的品質、甚至超越他的期待。

2.主管也是人,因此他不完美:人都不完美,所以哪怕主管會有一些缺點或短處,但也一定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我會把主管的某些不錯的做事技巧或應對進退方式學起來並運用;我也會告知主管我的弱點或短處,讓主管在管理時會心裡有底知道哪些部份需要留意或是需要額外給我多的歷練或訓練、或是在分工時會做合適的分配;而主管不擅長但我擅長的我會充分運用來協助主管,畢竟,這就是我在團隊裡對主管的價值呀,團隊好則表示主管帶的好、而主管也就更有籌碼向上位者爭取更多團隊成員的福利 (ex: 加薪、獎金等)

3.遇到問題時先分析並且想好幾個方案給主管下決定這邊分兩塊來討論,一塊是遇到問題時,在能力範圍內先想好解方而非直接丟給主管煩惱跟解決,當你能預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就能贏過很多工作者了(這也是我聽某些職場頻道後才知道的,因為我之前以為能夠獨立提出問題解方是工作者所必備的基本技能);一塊是,提出問題解方的幾個選項後,列出優缺點讓主管下決定,這邊是指,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掉問題就好,但忽略了我們的方案可能有盲點或會影響到別的層面,若貿然自己下決定,很可能不是主管或組織希望的方式,甚至引發不同的麻煩問題讓主管需要花更多心力解決,這一點常常是職場大忌。你可以向主管提出你比較建議哪個方案並說明原因,但請交給主管做決策,除非你很有把握這件事做下去不會出狀況、或是出狀況後你能負全責 (我有時也會評估後自行決定解方,但有一點很關鍵,事件我一定還是會回報給主管知悉並告知我的處理方式)

4.觀察主管的習慣並找出合適的配合模式:我遇到的主管們管理風格都不同,也因此雖然我脫離新鮮人時期後開始有自己習慣的合作模式與原則、但遇到不同主管時也會有些微的改變,我會在適合的時機跟主管表達我在工作上的某些方式(讓他放心)、也會在幾次工作配合的過程中觀察主管的習慣,進而調整我交件或回報工作的頻率與模式。我的觀察下來,我跟歷年來的主管們都算合作得很愉快、不太需要主管花很多心思在管理我負責的部分。

5.習慣換位思考並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在工作磨練了幾年後,我開始會換位思考(主管的角度、跨部門合作時對方的角度、跳出來看整體大局的角度..等),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因素,我被主管稱讚過「總是能提出跟其他人不一樣的見解」、「總是能提出非常關鍵且影響成敗的見解」(這邊要說明一下,不是提出不一樣的見解就表示很厲害,因為有些人會有這個迷思而常常為反對而反對,關鍵是你的想法要實際可行且對事情有幫助)。我其實是個除了真的很熱愛工作很負責且喜歡高效做好工作外、是個不愛積極表現自己的人,這點我的第一個主管就說過,她說我不aggressive甚至是太不積極(表現自己或是爭取機會);這個個性一直到現在都是,但差別在於,我在之前工作歷練的實力累積與思維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在現職工作中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出建議或想法(但我沒自覺),然後因著這個特質被現在的主管看重。

以上五點分享我工作以來累積的小小心得,希望能對某些人有幫助囉,也希望自己能夠持續成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湛藍 的頭像
    湛藍

    人資talk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